图标 您现在的位置:    课研服务 发布时间:2024-05-19 浏览次数:1015 摄影:范定潇 审核人:沈小伟 作者:管淑琦
栏目导航

把握“量感”本质   发展“数据”意识

——经开区小学数学“课例解读新课标”之“量感·数据意识”活动


为紧跟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步伐,深耕数学课堂,切实促进教师快速成长。5月8日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承办区小学数学“课例解读新课标之量感·数据意识”课堂教学研讨暨24学时短培活动,本次活动由学校佘林林和冯灵芝两位老师主持。  


图片1.JPG


图片2.JPG


第一节课是由杭师大经开附小檇李校区的王文兰老师和203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带来的一节绘本故事课《推理》。王老师借《被盗的猫画》将学生快速带入情境,带着好奇心去推理嫌疑犯的下落,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去表达推理过程,整堂课互动充分、思路清晰,充分展现出教师的扎实功底。


图片3.JPG


第二节课是由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的管淑琦老师和201班的同学们带来的一节数学思维课《集合》。管老师以学生情景演绎的形式,由物到图,带领孩子们认识了韦恩图,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。环节练习设计巧妙,渗透交集的思想,层层递进,在不断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。


图片4.JPG


第三节课是由嘉兴市洪兴实验学校冯佳雯老师和504班的同学带来的《单式折线统计图》。冯老师从学生熟知的疫情出发,引出折线统计图,然后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统计知识,在迁移对比中感知统计图由“直条”到“点”的变化,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、表达与交流能力。


图片5.JPG


午后,来自嘉兴市阳光小学的区名师俞培君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《理解度量立场下的“量感”教学探微》。俞老师带领老师们从多方位理解新课标中的“量感”,从“结合生活场景和具身操作,理解计量需求来感悟量的意义;掌握度量方法、理解度量误差和修正度量结果来理解度量过程;结合生活实境构建度量标准,实现度量单位的统一、理解和选择”三个方面做了深度解读。


图片6.JPG


第四节课是由嘉兴市文贤小学东校区的段壮青老师和401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带来的公开课《平均数》。段老师借助excel带领学生清楚感知每一个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和变化,利用生活实例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帮助学生初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,体悟数学思想和方法。


图片7.JPG


第五节课是由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的阮晨洁老师和406班的同学们带来的一节有趣的《平均数》。阮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数据全方位来认识“平均数”,引导学生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、虚拟性、代表性和趋向性。


图片8.JPG


最后,由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市学带沈小伟老师结合下午两节《平均数》课例,带来专题讲座《“数据分析观念”走向“数据意识”》。沈老师从“数据意识”培养视角、单元视角和课时视角解读“平均数”,立足于不同教材版本的设计编排,追溯平均数教学目标定位的历史沿革,深度剖析“平均数”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四大误区,沈老师的实践和思考让老师们对“平均数”和“数据意识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

图片9.JPG


通过本次教研活动,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,对“量感”和“数据意识”有了不一样的感悟。问道而践行,改变势在必行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不断探索,切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助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!


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| 地址: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| 邮编:314033 | 联系电话:0573—83998111 | 浙ICP备14035132号-1号 工信部:http://beian.miit.gov.cn/